4%農(nóng)抗120水劑和3%多抗霉素WP防治小麥銹病和增產(chǎn)效果試驗報告
一、試驗目的
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小麥安全生產(chǎn)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通過本田間試驗,掌握生物農(nóng)藥4%農(nóng)抗120水劑和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防治小麥條銹病的最佳田間使用劑量和對作物的影響,以達到不用或少用化學農(nóng)藥為目的,為生產(chǎn)綠色無公害和有機小麥的防病、高產(chǎn)用藥提供科學依據(jù)。
二、試驗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田的選擇
試驗分為水地麥田和旱地麥田:水地麥田設在蒲城縣陳莊鎮(zhèn)東魯村,該地塊地勢平坦,灌溉方便,肥力中等,土質為壤土,機播,種植品種為小偃22;旱地麥田設在蒲城縣罕井鎮(zhèn),該地塊地勢平坦,種植期間未進行灌溉,肥力中等,土質為壤土,機播,種植品種為晉麥47。
(二)試驗設計
試驗藥劑為4%農(nóng)抗120水劑(陜西麥可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陜西麥可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江蘇建農(nóng)農(nóng)藥化工有限公司,對照)。
該試驗共設8個處理(見表一),每小區(qū)面積15㎡(3m×5m),小區(qū)間清除1行小麥作為隔離帶。重復4次。
表一 試驗處理及施藥量
處理編號 |
藥劑 |
施藥劑量(倍數(shù)) |
對水量(L/15㎡) |
一 |
4%農(nóng)抗120水劑 |
400 |
1.5 |
二 |
4%農(nóng)抗120水劑 |
500 |
1.5 |
三 |
4%農(nóng)抗120水劑 |
600 |
1.5 |
四 |
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
400 |
1.5 |
五 |
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
500 |
1.5 |
六 |
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
600 |
1.5 |
七 |
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 |
500 |
1.5 |
八 |
清水對照 |
— |
1.5 |
(三)施藥時間及次數(shù)
水地麥田施藥時間:4月21日(拔節(jié)期末)、4月28日(抽穗期)、5月9日(揚花末期)共3次;
旱地麥田施藥時間:4月22日(拔節(jié)中期)、4月29日(孕穗期)、5月16日(揚花末期)共3次。
(四)測定指標與方法
小麥病害調查采用小區(qū)五點取樣調查,小麥銹病病害分級標準按國標。小區(qū)內(nèi)采用五點取樣法,每點調查1米/行內(nèi)小麥每株上部三片葉的病害情況。首次施藥前調查發(fā)病情況,以后每次噴藥前進行調查。
估產(chǎn)方法為小區(qū)對角線取樣,每點取1米/長,調查穗數(shù)、穗粒數(shù)及千粒重。
三、結果與分析
(一)病害情況
1、首次施藥前兩塊試驗田均沒有銹病發(fā)生。
2、水地麥田由所選試驗田無病害發(fā)生;旱地不但有銹病發(fā)生,而且還有小麥白粉病嚴重發(fā)生。
表二 旱地麥田葉銹病情指數(shù)統(tǒng)計表
處理 |
重復一 |
重復二 |
重復三 |
重復四 |
平均 |
防效(%) |
一 |
37.18 |
32.74 |
32.15 |
42.81 |
36.22 |
10.94 |
二 |
30.96 |
30.22 |
31.55 |
33.93 |
31.67 |
22.13 |
三 |
41.93 |
35.70 |
33.63 |
36.00 |
36.81 |
9.49 |
四 |
35.70 |
31.26 |
35.70 |
29.78 |
33.11 |
18.59 |
五 |
39.85 |
30.66 |
32.00 |
34.82 |
34.33 |
15.59 |
六 |
30.96 |
33.34 |
29.78 |
31.85 |
31.48 |
22.60 |
七 |
7.11 |
3.85 |
3.70 |
2.37 |
4.26 |
89.53 |
八 |
42.22 |
40.45 |
37.48 |
42.52 |
40.67 |
— |
由上表可以看出:防治效果最好的是處理七(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0倍),防效達到89.53%,其他處理仿效均不顯著,同時有小麥白粉病嚴重發(fā)生。
(二)對小麥產(chǎn)量的影響
表三 水地麥田增產(chǎn)統(tǒng)計表
處理 |
千粒重(g) |
穗粒數(shù) |
每小區(qū)穗數(shù)(15㎡) |
每小區(qū)產(chǎn)量(g/15㎡) |
平均增產(chǎn)幅度(%) |
一 |
42.00 |
38.09 |
5485.00 |
8791.48 |
16.46 |
二 |
42.23 |
37.41 |
5425.00 |
8565.95 |
13.72 |
三 |
42.30 |
34.60 |
5370.00 |
7844.60 |
4.45 |
四 |
43.47 |
34.52 |
5640.00 |
8466.68 |
12.71 |
五 |
42.13 |
36.21 |
5650.00 |
8624.03 |
14.64 |
六 |
41.53 |
34.91 |
5700.00 |
8259.23 |
9.34 |
七 |
43.00 |
34.21 |
5425.00 |
7978.30 |
5.44 |
八 |
41.47 |
35.20 |
5215.00 |
7581.15 |
0.00 |
由表三可以看出:增長作用最明顯的有4%農(nóng)抗120水劑400倍,增產(chǎn)16.46%;3%多抗霉素WP500倍,增產(chǎn)14.64%;對照藥劑15%三唑酮WP 500倍增長效果不明顯。水田沒有受到病害影響。
表四 旱地麥田增產(chǎn)統(tǒng)計表
處理 |
千粒重(g) |
穗粒數(shù) |
每小區(qū)穗數(shù)(15㎡) |
每小區(qū)產(chǎn)量(g/15㎡) |
平均增產(chǎn)幅度(%) |
一 |
47.20 |
30.54 |
4353.75 |
6278.63 |
-1.19 |
二 |
47.45 |
30.44 |
4050.00 |
5841.38 |
-7.70 |
三 |
46.83 |
30.07 |
4473.75 |
6246.00 |
-2.09 |
四 |
46.95 |
29.86 |
4398.75 |
6132.38 |
-3.19 |
五 |
47.93 |
30.81 |
4458.75 |
6501.38 |
1.58 |
六 |
47.10 |
30.87 |
4402.50 |
6381.00 |
-0.86 |
七 |
47.43 |
30.28 |
4428.75 |
6337.13 |
0.82 |
八 |
48.08 |
32.40 |
4203.75 |
6517.88 |
0.00 |
表四中,由于旱田受到葉銹和白粉病的同時影響,沒有達到增產(chǎn)的目的,反而有很多處理有少量減產(chǎn)。
四、總結
4%農(nóng)抗120水劑和3%多抗霉素WP防治小麥銹病和增產(chǎn)效果試驗,經(jīng)過結果分析得出:4%農(nóng)抗120水劑和3%多抗霉素WP對小麥銹病沒有顯著防效;在不受病害影響的前提下,4%農(nóng)抗120水劑400倍和3%多抗霉素WP 500倍對小麥的產(chǎn)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增產(chǎn)幅度分別達到16.46%和14.64%。
影響本試驗的因素有:小麥的種植密度不均;旱田小麥白粉病發(fā)生嚴重,水田目標病害沒有發(fā)生;人為因素等。故本試驗結果僅供參考!